另有台語版本,歌名〈曼卡灣蘇羅〉、〈文雅灣梭羅〉等。
儘管馬克宏在民調中稍微領先,但馬琳勒龐在第一輪投票之前,成功利用人們對生活支出增加的憤怒,以及認為馬克宏與生活疾苦脫節的看法。路透社報導,全法大約30個城市已有示威者聚集,警方警告,可能會發生事端。
馬克宏是支持歐洲聯盟的中間派, 2017年大選第二輪投票同樣由他和馬琳勒龐對決,不少選民不願馬琳勒龐掌權而投他,讓他輕易擊敗馬琳勒龐。(中央社)法國總統馬克宏(Emmanuel Macron)將與極右派挑戰者馬琳勒龐(Marine Le Pen),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決勝負,調查顯示,極左派候選人梅朗雄(Jean-Luc Melenchon)的支持者大多表明決選當天他們不去投票或是將投廢票。民調顯示,環保是法國選民心目中最重要議題之一,但選戰期間重要性都被烏克蘭戰爭和節節高升的物價給比了下去。數十年來,來自所有各派的選民會形成「共和陣線」(republican front),團結支持某一位主流候選人,讓極右派無法取得政權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略超過33%的人說他們會投給馬克宏。梅朗雄的競選團隊在網站寫道:「諮詢結果並不是命令投票給任何人……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出結論,並按他們認為合適的作法去投票。而歐洲對俄依賴程度最高,因此歐盟內部針對油氣禁運制裁仍有明顯分歧,尤其毗鄰俄國的東歐國家反對聲浪更大,因此目前各國同意禁止進口的項目僅限煤炭。
此外,全球石油庫存連續14個月下降,2月OECD工業庫存快速消耗至5年平均值的3.2億桶以下,但由於需求前景轉弱、以及戰略儲油(SPR)歷史規模釋放,預計能短期避免供給緊缺。貿易數據參考資料期間為2020年。若能加上美國Q2季增75萬桶(EIA預估),先考量OPEC+增產不如預期與伊朗核協延遲通過下,總計仍有200~250萬桶,一定程度能彌補了俄羅斯780萬原油出口中,美、英對其制裁的100萬桶,以及其他因金融貿易因素而損失的總計約200~300萬桶。日本為原物料的需求國,但主要進口來源國仰賴澳洲、印尼,因此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也不大。
拋儲影響淡化後,仍要回歸美國、OPEC+產量是否如期釋出,以及需求面的最新發展。俄烏危機延燒至今,G7表態加重對俄制裁,煤炭也成為歐盟首次能源禁運項目,各國經濟將受到多大的衝擊?另外,我們也從三大能源機構最新數據分析,俄油產量下降、中國疫情、戰略儲油對能源供需的影響。
圖片來源:財經M平方這2.4億桶到底是多少?若加上3月初的6000萬桶,總計3億桶要在2個季度內釋出,等同於166萬桶/日的供應,高於我們先前預估的66萬桶/日。」歐、日、英也分別作出更多表態,歐盟於8日通過對俄羅斯第五輪制裁,禁止進口煤炭、木材、化學品和其他產品,其中俄煤進口禁令將從8月第2週起生效。最新制裁:布查事件引發G7擴大制裁力道,煤炭成為歐盟首次能源禁運項目在烏克蘭「布查事件」(註)後,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力度再度擴大,G7於4月7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:「我們將加快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計劃,包括逐步淘汰和禁止俄羅斯煤炭進口,以及加速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。OPEC:3月OPEC 10國(除伊朗、利比亞、委內瑞拉等豁免國)僅增產8萬桶,大幅低於配額25.4萬桶。
英國則是承諾在 2022年底前,停止所有俄羅斯煤炭和石油,天然氣也將會跟進。圖片來源:財經M平方我們將於以下更新三大能源機構月報重點。高度依賴:對俄羅斯高度依賴,短期難以找到替代來源最新抗衡:美國、IEA追加釋放2.4億桶戰略儲油,俄油供應缺口補上了?在制裁過後,面對居高不下的油價,國際能源署(IEA)於4月1日也宣布釋出的1.2億桶戰略儲油SPR(美國50%+ 其餘會員國50%),拜登政府於3月31日也宣布在未來半年內每天平均釋出100萬桶、總量達1.8億桶石油,但其中 6000萬桶將用在前述IEA聯合拋儲行動,因此整體釋出量能為2.4億桶(=1.2億桶美國自行釋放 + 6,000萬桶來自美國按照IEA拋儲協議 + 6,000萬桶來自其餘IEA會員國)。圖片來源:財經M平方資料來源:OEC、BP。
整體來說,加拿大、美國屬於能源(油、氣、煤)淨出口國,對俄實施能源禁運不會嚴重影響國內的原物料供給。雖然G7聲明表示要對俄羅斯的能源產業實施制裁,但各國政策出現明顯分歧。
以下我們整理各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商品的金額與比重,並整理出哪些國家面臨較高的風險。我們可以發現,美、英兩國對俄限制最多,天然氣、原油、煤均在禁止進口的名單,日本、歐盟目前僅將煤炭列入制裁名單,加拿大則是禁止進口俄國原油。
依賴程度定義 - 低度依賴:對俄羅斯依賴程度較低/短期內可以輕易找到替代來源。IEA:中國與OECD需求轉弱、連續第二個月下調需求增幅,而供給端方面,則預估俄國原油產量4月損失150萬桶(先前預估300萬桶)、5月產量損失將達到300萬桶。主要原因在於各國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程度不同。圖中所提到的原油、精煉油、天然氣(液化+汽化)、煤對應到的HS代碼分別為2709、2710、2711、2701。中度依賴:對俄羅斯中度依賴,雖可以找到替代來源,但多數份額難以完全填補。這是過去半年內國際第三次釋出戰略儲油,拋儲規模也創下歷史新高,超越1990年海灣戰爭、2005年卡崔納颶風、2011年利比亞內戰、2021年冬季能源危機、2022年3月初俄烏危機。
安哥拉(-8萬桶)、剛果(-15萬桶)、加彭(-4萬桶)、奈及利亞(-24萬桶)等非洲國家持續面臨剩餘產能不足、產量不增反減,沙特(+54萬桶 vs 配額+104萬桶)與伊拉克(+11萬桶 vs 配額+45萬桶)兩大產油國也並未達標,整體增產狀況不如預期依賴程度定義 - 低度依賴:對俄羅斯依賴程度較低/短期內可以輕易找到替代來源。
最新制裁:布查事件引發G7擴大制裁力道,煤炭成為歐盟首次能源禁運項目在烏克蘭「布查事件」(註)後,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力度再度擴大,G7於4月7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:「我們將加快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計劃,包括逐步淘汰和禁止俄羅斯煤炭進口,以及加速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。而歐洲對俄依賴程度最高,因此歐盟內部針對油氣禁運制裁仍有明顯分歧,尤其毗鄰俄國的東歐國家反對聲浪更大,因此目前各國同意禁止進口的項目僅限煤炭。
高度依賴:對俄羅斯高度依賴,短期難以找到替代來源最新抗衡:美國、IEA追加釋放2.4億桶戰略儲油,俄油供應缺口補上了?在制裁過後,面對居高不下的油價,國際能源署(IEA)於4月1日也宣布釋出的1.2億桶戰略儲油SPR(美國50%+ 其餘會員國50%),拜登政府於3月31日也宣布在未來半年內每天平均釋出100萬桶、總量達1.8億桶石油,但其中 6000萬桶將用在前述IEA聯合拋儲行動,因此整體釋出量能為2.4億桶(=1.2億桶美國自行釋放 + 6,000萬桶來自美國按照IEA拋儲協議 + 6,000萬桶來自其餘IEA會員國)。貿易數據參考資料期間為2020年。
此外,全球石油庫存連續14個月下降,2月OECD工業庫存快速消耗至5年平均值的3.2億桶以下,但由於需求前景轉弱、以及戰略儲油(SPR)歷史規模釋放,預計能短期避免供給緊缺。俄烏危機延燒至今,G7表態加重對俄制裁,煤炭也成為歐盟首次能源禁運項目,各國經濟將受到多大的衝擊?另外,我們也從三大能源機構最新數據分析,俄油產量下降、中國疫情、戰略儲油對能源供需的影響。中度依賴:對俄羅斯中度依賴,雖可以找到替代來源,但多數份額難以完全填補。以下我們整理各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商品的金額與比重,並整理出哪些國家面臨較高的風險。
英國則是承諾在 2022年底前,停止所有俄羅斯煤炭和石油,天然氣也將會跟進。日本為原物料的需求國,但主要進口來源國仰賴澳洲、印尼,因此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也不大。
圖片來源:財經M平方資料來源:OEC、BP。若能加上美國Q2季增75萬桶(EIA預估),先考量OPEC+增產不如預期與伊朗核協延遲通過下,總計仍有200~250萬桶,一定程度能彌補了俄羅斯780萬原油出口中,美、英對其制裁的100萬桶,以及其他因金融貿易因素而損失的總計約200~300萬桶。
OPEC:3月OPEC 10國(除伊朗、利比亞、委內瑞拉等豁免國)僅增產8萬桶,大幅低於配額25.4萬桶。拋儲影響淡化後,仍要回歸美國、OPEC+產量是否如期釋出,以及需求面的最新發展。
圖中所提到的原油、精煉油、天然氣(液化+汽化)、煤對應到的HS代碼分別為2709、2710、2711、2701。安哥拉(-8萬桶)、剛果(-15萬桶)、加彭(-4萬桶)、奈及利亞(-24萬桶)等非洲國家持續面臨剩餘產能不足、產量不增反減,沙特(+54萬桶 vs 配額+104萬桶)與伊拉克(+11萬桶 vs 配額+45萬桶)兩大產油國也並未達標,整體增產狀況不如預期。IEA:中國與OECD需求轉弱、連續第二個月下調需求增幅,而供給端方面,則預估俄國原油產量4月損失150萬桶(先前預估300萬桶)、5月產量損失將達到300萬桶。」歐、日、英也分別作出更多表態,歐盟於8日通過對俄羅斯第五輪制裁,禁止進口煤炭、木材、化學品和其他產品,其中俄煤進口禁令將從8月第2週起生效。
主要原因在於各國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程度不同。圖片來源:財經M平方我們將於以下更新三大能源機構月報重點。
整體來說,加拿大、美國屬於能源(油、氣、煤)淨出口國,對俄實施能源禁運不會嚴重影響國內的原物料供給。能源機構月報:俄油產量下降,但中國疫情、戰略儲油舒緩供需緊缺本週三大能源機構(美國能源署EIA、國際能源署IEA、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)輪番發佈最新展望,藉此觀察機構對於原油供需基本面的態度轉變,以下我們整理三大機構月報重點:EIA:下調2022年全球每日石油需求量至9980萬桶(3月預估10061萬桶),同時也下調2022年俄國每日石油產量至1043萬桶(3月預估1083萬桶),而我們最關心的庫存方面,Q2~Q4起庫存轉呈堆積(29、68、64萬桶 vs 3月預估:74、64、57萬桶),但仍因俄烏風暴顯著下調了Q2的堆積幅度,是值得持續關注的地方。
日本政府則表示除了禁止進口俄羅斯的煤炭外,也將陸續禁止俄羅斯機械、部分木材以及伏特加。圖片來源:財經M平方這2.4億桶到底是多少?若加上3月初的6000萬桶,總計3億桶要在2個季度內釋出,等同於166萬桶/日的供應,高於我們先前預估的66萬桶/日。